第18期:《中国计量大学报》

归于辋川


   期次:第18期   作者:姜童笛   

我偏爱在夜晚读诗。

不,说是读诗,其实并不恰当,我更爱的是词,凄婉的灵秀的,长短句平仄声,在夜晚里读来美极了。

但若一定要读诗,我几乎只读王维和韦庄,更多的时刻,还是王维。他的诗简直不像是诗,是音乐、是绘画、甚至是影像,泉水叮咚、花开花落、鸟鸣深涧,读着诗,就仿佛亲眼所见,声色俱全。法国诗人兰波主张“诗歌是通灵的”,在读王维的时候,我是信的。

不过却也不要轻易读吧,他的诗实在是,太寂寞了。

是一直这样吗?不是的,也曾有过意气风发、鲜衣怒马的少年时代,年少成名,离家入京,虽被贬谪,但仍有一腔建功立业的热血,写出的诗也是明朗豪迈的:“十里一走马,五里一扬鞭。”多么雄姿英发的一个少年郎形象。“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。回看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。”意象疏阔,爽朗自然,少年王维笔下的大漠毫无萧索逼仄之感,反而是雄浑开阔的,可见他对于边塞生活其实是充满了向往与热爱的,正是“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。”

他也是温厚而潇洒的,与友人送别时,不谈离别,只是轻淡地道一声珍重,劝一句:再喝一杯酒吧,出了这阳关,便再无故人了。许是与自幼学佛有关吧,王维的诗很少有情感过于沉重外露的,即使是中年面对黑暗的官场、繁杂的世事、不如意的人生,也不过是与友人对酌时感叹一句:“世事浮云何足问,不如高卧且加餐。”永远是这样旷达而淡雅的。

王维最有名的是山水田园诗,他的山水诗意境之美,几乎已到达“禅”的境界,意境空灵祥和,遣字细腻玲珑,灵秀又不失平和,是唐代山水诗的一大高峰。

美固然是美的,但就像我之前说的,太寂寞了。他的山水诗里,是毫无一点人间烟火气的,夕阳照在青苔上,清泉呜呜咽咽,芙蓉花且开且落,这都是自然的事,与人又何曾有什么关系呢,他一人住在这深林空山里,掩了柴扉,在余晖里听暮蝉鸣动,“弹琴复长啸”,没人知道他是悲愤还是欢喜,即使渡头灯火亮起,浣衣女嬉笑着归来,也只是更加衬托了这深山的幽寂而已。他自顾自作他的画参他的禅,无悲亦无喜,似这世中人又不似,身处这乱世中又似超脱世俗,这意境不是平淡,而是孤寒,在悟禅时的一片空寂中,他真真正正地成为了“诗佛”。

王维晚年辞官,归隐于蓝田县辋川别业,《辋川集》二十首,便是他在辋川时所作山水诗的合集。宦海沉浮一生,半官半隐几十年,终于彻底隐于深山,王维晚年时的心境已达空明,诗风也愈发清寂,孤冷得近乎料峭,只是这孤冷于他本身,却是自在平和的心境。外人看来未免觉得凄清,但他自己无疑是享受这孤独的——事实上,有些禅意,的确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开悟。这孤独成为了一种美,孤独到了极致也就美到了极致,完全摆脱了红尘世俗所累,日日面对最原始的自然景象,感受万物的静和动,生命的完满和虚空,在归隐数年之后,王维以一种极其得体洒脱的方式,迎来了生命的完结。

经过乱世,归于空山,归于他的辋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