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期:《中国计量大学报》

览水色监测水质


   期次:第19期      


本报记者      邵小瑜/文   王雨薇/摄

陈华才:五水共治,人人参与。



    作为我校“五水共治”社会实践智库的专家,光电学院研究员陈华才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污水的治理,其原理是利用无人机、光谱相机等设备对河流断面、湖泊水体等进行光谱图像的收集,通过对污染

源及富营养化水体的光谱特征进行调查、监控,从而为污水治理提供保障。

其实在“五水共治”提出来之前,陈华才的光谱技术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方面了。早在十几年前浙江省环保厅提出的“碧水蓝天工程”中,他便利用光谱图像对钱塘江、太湖、苕溪等饮用水水源断面进行水质检测。此外针对杭州市的大气污染情况,陈华才利用光谱分析方法进行调查、监测,最终确定了污染源,使得治理行动更有成效。

之前的水质污染监测,主要是通过现场取样,在实验室通过化学分析,确定水质污染情况,费时费力且准确度较低,河道的一些区段也不方便科研人员进入。而在此次“五水共治”中,光谱相机将由无人机搭载进行空中巡航,可以实时实地地监测水域情况,人力也得以大量节省。然而如何协调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与相机的拍屏速度,在飞行途中拍到稳定、清晰的画面,却成了最大的难题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陈华才率领团队进行了多次调试,最终实现了光谱相机与无人机之间的无线通讯。此后不同的飞行高度都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,再通过后期光谱图像的拼接,并与普通相机拍摄到的画面对比,从而确定水源的污染程度。

在污水监测方面取得这样傲人的成绩,陈华才认为团队协作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:“在我的团队中不仅有光谱技术方面的专家、研究生,还有来自信息、自动化专业的老师以及企业的工程师。”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,大家分工明确、工作有条不紊,强大的团队力量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。